万福生科造假事发,一个大米深加工企业以其超常的盈利能力捅破了天,终于现出了虚假业绩的原形。
如果我们细数中国A股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财务造假上市公司,若以行业来分析上市公司造假发生的频率,我们会发现,农业股似乎是一枝独秀,而且其每一个造假案例都堪称资本市场的经典。
远的有2001年前后案发的“中国篮筹第一股”银广夏和“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在1998至2001年的四年时间虚增利润7.72亿元、股价(复权后)从1998年的2.5元左右上涨到2001年末将近25元,造假事发后股价又一泻千里,跌到不足0.5元;1996年6月上市的“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曾经以其“优良的业绩”制造资本市场的“神话”,实际情况却是,该公司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间,虚构营业收入达到36.90亿元(实际只有6400万元),虚构净利润达到9.4亿元(实际是亏损3200多元)。
其后是案发于2003年和2006年的丰乐种业和草原兴发。1997年4月上市的丰乐种业,至案发的2003年,上市8年有6年造假,虚构主营业务收入1.8亿元,虚构利润4006万元;1997年6月上市的草原兴发,虚构银行存款7.7亿元,还用虚构的银行存款购买房产、设备和草地使用权等,至2006年案发,累计虚构资产总计14.15亿元。同时,虚构营业收入、成本及税金,至案发时累计虚构利润达到13.2亿元,一举超过造假前辈银广夏和蓝田股份。
最近发生的则是“中小板造假第一股”的绿大地,这家2007年12月上市从事园林苗木的公司,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使用虚假合同和虚构交易,虚增资产7011万元,虚增营业收入2.96亿元;上市后到2009年,再次虚增资产2.88亿元和虚增营业收入2.50亿元。
现在,从事大米深加工的万福生科“荣”登“中国创业板造假第一股”。公司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虚增净利润约1.6亿元。
资本市场造假层出不穷,固然是缘于资本市场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但农业股如此偏爱造假,而且造假手法雷同,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归纳起来,农业股偏爱造假大概源于这么几点共性:
首先,地方政府对农业类公司的上市往往都给予额外的关照和扶持。
农业产业化始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高度重视,都在政策上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我们接触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其实并不赚钱,每年以各种名义从中央到地方所能拿到的补贴和扶持资金,往往成了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因此,对于农业龙头企业的造假,其实地方政府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配合企业造假骗取银行贷款或上市融资资格。
此次万福生科事发,中央台记者在采访常德当地农民的时候,农民说因为有了万福生科,当地再也没有撂荒的土地,农民种地的收入高于外出打工的收入,大家都愿意种地。万福生科在当地农民的眼里无疑是一个财神爷,解决了农民的收入和就业问题。这样的企业自然也是地方政府特别欢迎的企业。而且这样的企业即使造假案发,地方政府也往往会力保避免退市,或积极推动重组,保持公司的持续经营。
2006年案发的草原兴发,尽管上市公司的壳重组给了平庄能源。但地方政府仍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对草原兴发的养殖业有兴趣的战略重组方进行合作,并给予极其优厚的条件,支持投资方恢复重建草原兴发的养殖和生产基地,其根源就在于期望能救活草原兴发,从而带动当地养殖业发展,促进当地农牧民的创收和就业。
其次,农业企业经营的特殊性,为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提供了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便利。
农业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基础建设、原料采购和销售,主要涉及的是农民的个人和小型的农民合作组织。这就决定了这类企业交易对象极其分散,而且交易手段需要大量使用现金,其业务流和现金流不像其他工商企业能有很清晰严格的交易凭证。
蓝田股份正是利用这个特点虚构销售和资产。当年企业十多亿销售收入无法核实,都说是现金交易。而其固定资产则是无法盘点的水下建设,存货则是水面的鸭子、水里的鱼、湖底的王八和莲藕。若不是财务专家刘姝威从现金流和各项财务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其造假的端倪,恐怕还要给股民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三,不可知的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提供天然的屏障。
在蓝田股份案发后,社会上曾流传过一则调侃企业造假的段子:1998年洪灾发生的时候,企业公告说该公司养殖基地受到洪水冲击,水里养殖的王八都被冲走了,预计对公司业绩造成巨大影响。等股价下跌,庄家吸筹完成后,又公告说经盘点,王八并没有少掉。原来洪水来袭,王八都爬到树上了,洪水退去后,树上的王八又都掉下来了。
虽然“王八上树”是一个调侃的段子,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自然灾害还真受这些造假公司的偏爱。1998年的洪水为蓝田股份提供了编造“王八上树”的题材;2004年前后的禽流感则成了草原兴发造假的天赐良机,公司虚构子虚乌有的向养殖户赔款3.39亿元;而2009年云南的持续干旱天气,则为绿大地造假提供了依据,公司解释2009年由预计盈利6212万元转为年报亏损15123万元的原因,是“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省遭遇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天气,给公司苗木生产及苗木的存活率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这种自然灾害提供的造假契机,显然是农业企业所独有的,这样的损失解释往往入情入理,不容易受质疑。
其四,农业企业利润率低,周期性强,企业造假冲动也更强烈。
农业企业营业利润率普遍偏低,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企业就可能亏损,企业的盈利压力相较于其他企业更大得多。而且,农业企业,尤其是养殖业的盈利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企业很难保持稳定的盈利增长。为了保持持续盈利的良好形象,维持企业的股价或为企业进一步圈钱做准备,上市公司造假的冲动也更强烈。前述的蓝田股份、草原兴发和万福生科莫不如此。当然,这些企业造假现形,也莫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务报表太好看了,完全脱离了行业特征而引起了怀疑。
正是因为农业企业具有上述这样的特点,才造就了许多农业类上市公司既有造假的动因,也有造假的先天条件,所以,对于农业类上市公司在分析的时候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当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已经爆发出来的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案例也刚好为我们判断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性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样板。
来源: ipo观察